188体育投注:印发《188体育官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集群2025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高新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科教新城管委会,娄东街道、陆渡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健雄学院:
《188体育官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集群2025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188体育官网_188体育投注-网易娱乐办公室
2023年6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188体育官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集群2025行动计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处于装备制造业高端、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加快推动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依据《188体育官网:“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苏州市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全球化为主攻方向,聚焦汽车核心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与智能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与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重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拼出“太仓制造”新速度,塑造“太仓制造”新品牌,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更好支撑长三角先进制造高地建设和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规模稳步增长,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到2025年,集群产值突破1800亿元,年均增长8%。规上装备制造业企业突破500家,培育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5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上市企业5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新增苏州市级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10个。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个、省级智能示范车间(工厂)1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平台)5家。
二、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部件
顺应汽车“智能化、轻量化、绿色化、网联化”发展趋势,按照“强化优势、填补空白、挺进前沿”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研发攻关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夯实太仓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配套优势。到2025年,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力争达到800亿元。
汽车电子。车体电子控制系统。支持联合汽车电子、麦格纳、法可赛、卓能电子等重点企业,聚焦动力电子系统、底盘电子系统及车身电子系统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新型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推进发动机中央控制系统、自动化变速控制系统、高传输速度、高安全性汽车总线技术等动力电子系统技术应用研究;重点突破智能集成化底盘电子系统、集中式底盘域控制器、线控制动及转向系统、主动行驶驱动力调节系统、电控悬挂系统等智能化底盘控制系统;积极发展多功能高集成度的车身域控制器,推动车身外饰电子化,开发电子后视镜、前照灯随动系统、前脸显示屏、车窗显示屏等。车载电子电器。支持阿尔派、车视杰、敬得科技等重点企业,聚焦车载娱乐设施系统、车载信息通讯系统、车载安全防护系统等重点领域,重点发展新一代智能座舱,加快汽车雷达、视觉识别、V2X通信等关键技术突破,开发基于5G技术的新型车载终端,实现车载信息与云控平台、路侧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积极发展预碰撞安全系统、智能高清行车记录仪、电子导航、泊车辅助等车载安全产品。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系统。支持伟速达、亿迈齿轮等重点企业,加快芯车联动,重点发展车用智能传感器、车载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与新型算法、智能处理平台、智能交通管理、车用网络信息安全、汽车大数据分析应用等车联网软件;加快突破车规级芯片的自主研发与制造,大力开展感知芯片(CMOS感光芯片、ISP图像处理芯片等)、控制芯片(MCU)、通信芯片(总线、无线电等)、功率芯片(IGBT、SiC、电源芯片等)等关键芯片技术研发;积极发展车规级激光雷达、智能座舱、智能测试装备等创新产品。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依托博泽驱动、博格华纳传动、马勒电驱等企业,聚焦电池系统、电驱系统、电控系统领域,积极突破电池管理单元、大功率超快充技术、高效大功率驱动电机、轮毂电机、多合一控制器、新型电机及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驱动电机、机电耦合装置、高压线束系统、增程式发动机、轻量化车身等核心关键产品;重点开发电池管理系统(BMS)、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动力电池,及高比容量、高安全正/负极材料、耐高温隔膜材料、耐高压阻燃电解液、固态电池等电池核心材料;加快引育整车控制、智能化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辅助控制、IGBT控制模块等电控系统,推动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向系统集成化、结构轻量化、控制智能化方向发展,加速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增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
传统汽车零部件。支持舍弗勒、博泽汽车部件、亿迈齿轮、合兴汽车等重点企业,聚焦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车身附件系统等领域,做强节气门体、发动机、连杆总成等发动机配件,变速器、中间轴、轮架等传动系配件,刹车片等制动系配件及车架、底盘等行走系配件,重点突破先进发动机、自动变速器、高压共轨喷射系统、高性价比混合动力总成、高效尾气处理装置、先进车用结构材料等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新型节能产品,打造国内领先的传统车零部件配套体系。
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依托中太氢能、海德韦尔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堆、关键材料、空压机、氢气循环系统等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突破可再生能源制备、大功率低成本商用电堆、加氢站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积极发展高压氢气和液氢等储运技术。推动以氢能商用车带动氢能产业链发展,促进中运量、公交、环卫、渣土车的氢能替换,加速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
(二)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装备
以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围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链重点企业,高水平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公共服务机构,突破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布局集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力争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高档数控机床。依托通快、埃马克、巨浪、爱克机械等企业,以优化提升机床精度保持性、运行可靠性和关键部件性能为重点,加快智能型数控系统、高精度高可靠丝杠及导轨、电主轴等关键功能部件攻关,重点开发具备精密、重载、多轴联动、智能互联等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和基于用户工艺需求的专用高档数控机床、先进加工装备及生产线,着力做大做强数控机床产业集群。
机器人。依托多摩川、长臂猿机器人等企业,重点发展机器人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推进机器人集成系统研发,重点突破轻载重、高精度方向机械臂、机械工作台等工业机器人集成。对接ABB、安川、发那科、新松机器人、埃斯顿、科沃斯等行业领军企业,招引一批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整机、控制系统和核心零部件项目,重点发展面向工业生产装配、涂装、焊接、搬运等环节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工业机器人及面向康养、医疗和生活用的服务型机器人。
智能成套装备。依托克朗斯、托克斯等企业,加快发展适用于家电、汽车、建筑建材、石油石化、冶金等行业包装/灌装、传感与控制、检测与装配、仓储与物流的智能成套装备(产线)。积极引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入驻,推动智能装备技术在重点领域开展应用,为建筑、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和成套装备服务。
(三)航空航天装备
以对接上海航空航天制造创新体系为主线,以重大技术转化和项目落地为牵引,深度融入国内外飞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链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开放式创新园区平台,畅通航空航天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渠道,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到2025年,航空航天装备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
航空整机装备。积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依托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以工业无人机、通用飞机、其他通用航空整机为主攻方向,推动整机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多样化发展。重点发展用于航拍航测、物流配送、环境监测、农林作业、治安反恐、通信中继、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业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积极开发和引进不同级别固定翼和旋翼类无人机产业化项目。适时引进小型飞机、中轻型通用直升机、教练机及特技机等其他轻型通用飞机,积极开展转包生产、整机组装和国际合作服务,探索发展运动飞机、轻型超轻型公务机、农林飞机、多用途飞机和特种飞行器。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领域的动力三角翼、热气球、飞艇等其它通用航空飞行器,加快研制生产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飞机等。
航空零部件。整合太仓及周边制造资源,积极吸引“两干两支”及国内外通用航空和民用航空关键系统、部件等核心配套企业落户,重点发展飞机起落架、机身舱段、垂尾、平尾、飞机与发动机零部件、紧固件、标准件等结构件部附件。依托吉太航空、卓能电子等企业,加快发展液压系统、电力系统、环控系统等关键机电系统,积极引进航空机载电源、电子器件、传感器、惯性器件、航空仪表、多功能显示器、开关、变流器、变压器、新能源电池、照明装置等。发展飞控系统、空管自动化系统、低空空域监视系统、机场气象探测系统等关键系统。
航天装备与零部件。依托星河动力、航天驭星、火箭派等企业,积极参与商业运载火箭、商用卫星、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和专项,支持参与低轨卫星、微小卫星、商用卫星、空间飞船和深空探测器等航天产业研发制造。重点发展导弹与箭体结构件、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系统、热控系统及有关附加系统、整流罩、推进剂贮箱、仪器舱、级间段以及电气组件生产制造。积极参与通信、导航、遥感、探测等卫星配套任务,发展新一代收发组件、微波射频芯片、被动元器件、控制开关及测控设备等产品。
(四)海洋工程与轨道交通装备
突出结构优化、存量提升和集群培育,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导重点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提升创新能力,突破重点新型装备,提升设计能力和配套系统水平,全面增强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到2025年,海洋工程与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海洋工程装备。聚焦海工装备高附加值产品,以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为重点,加快向海工装备设计与配套延伸,培育“产品+服务+运营+系统解决方案”新模式。依托扬子江海洋油气装备、润邦等企业,大力发展港口、海洋工程重机和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生产平台等天然气钻采装备。发挥扬子三井集团在研发设计、造船品质标准和成本管控等领域优势,加快建造MR型成品油船、中小型LNG船等能源运输船,构建涵盖绿色环保类散货船、各类油船、化学品船、2万至8万立方米级的中型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体系。
轨道交通装备。积极引进轨道交通设备相关企业,整合提升现有轨道交通设备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车门系统、空调系统、牵引系统、转向行走系统以及制动系统等轨道交通专用设备,积极发展轨道扣件、高强度紧固件、轮轴轴承等基础零部件,进一步提升车辆、信号、供电、通信、综合监控等系统控制技术发展水平。
(五)新能源装备
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积极推动风电、智能电网、储能等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打造综合实力领先的新能源集群。依托天顺风能等企业,重点发展低风速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机组,进一步扩大风机、风塔塔架、风塔叶片托架等风力发电设备产业规模,提升集中监控及智慧风场管理系统、风电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积极布局光伏、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装备研发制造环节。依托柯锐世等、斯迪克等企业,以长续航、高安全、全气候为发展方向,加快固态锂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到2025年,新能源装备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创新集群培育行动
1.提升创新集群竞争力。深入对接全省及苏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战略布局,以港区重大装备产业园,高新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航空零部件产业园等为重要载体,强化区镇产业分工协作,提高产业链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上下游产业链条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汽车核心零部件、数控机床、智能成套装备、海工装备等优势领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组建创新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强化对集群发展的精准指导,科学部署重大载体、创新平台、人才培养、企业培育、项目引进等重大事项,凝聚推动集群加速发展壮大的合力。到2025年,规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超18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45%。(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资源规划局,各区镇)
2.优化创新集群布局。优化“两核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以港区、高新区为核心,打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阵地。港区依托重大装备产业园,立足高端定位,主攻海洋工程装备、激光装备、航空零部件、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等领域。高新区依托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航空零部件产业园等重要载体,主攻汽车核心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装备、智能成套装备等领域。推动城厢镇昆太协同数字经济产业园、浏河智能制造产业园、璜泾智能制造产业园、双凤绿色产业园等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聚焦2-3个细分领域,依托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采取规划引导、产业准入、政策扶持等措施,推动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优势,避免趋同化,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生态。推进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间的协同创新、要素互补,引导各园区在产品配套、协同创新、产业孵化、技术转移交易、市场品牌拓展和知识产权运营等领域开展全面对接合作。(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各区镇)
(二)实施产业创新提效行动
3.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并购和产学研合作等模式,加大应用技术引进、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装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规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研发投入,集聚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深化科技创新“揭榜挂帅”行动,鼓励企业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突破产业链上下游“卡脖子”技术瓶颈,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装备产品。推动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攻关项目,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区镇)
4.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鼓励重点企业积极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层级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大院大所战略,加快引进和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重点推动天航长鹰创新研究院、力合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中科激光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争创国家创新平台。支持优势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组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创新机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对企业创新的服务和支撑能力。坚持“研发+制造”招商导向,推动研发平台与产业项目同招引、同落户。到2025年,新增苏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工程研究中心2家。(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区镇)
5.推动重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际国内前沿技术和重大装备,组织实施重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加强重点产品、关键部件、先进工艺的研发和攻关。支持舍弗勒、通快、扬子三井等龙头企业持续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工业“五基”(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研发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加强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网络通讯模块在等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集成应用,鼓励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企业联合应用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展智能成套装备的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突破和创新工艺流程,开发并应用一批柔性制造单元、自动化生产线等。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市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省级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及零部件。到2025年,新增苏州市级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8个。(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各区镇)
6.加大首台(套)装备产品推广应用。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优化装备首台(套)大规模应用生态。抓住国产化替代加快的趋势,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产品数据库,组织举办“主配牵手”供需对接会等活动,组织关键零部件企业、配套企业与整机生产企业开展对接,加快自主品牌关键部件的规模化应用,提升自主化配套水平。鼓励创新产品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支持企业购置首台(套)装备产品,提高企业采购首台(套)产品和服务的比例。(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区镇)
(三)实施企业培优扶强行动
7.培育装备制造领军企业。遴选10家创新能力突出、贡献份额大、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和30家产业链重点企业建立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优先安排项目用地、用电需求,加大金融、担保资金支持力度。推动龙头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资本运营,通过兼并重组、资产收购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主业,加快高端化、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与推广,着力推动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500强榜单。到2025年,培育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3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金融监管局,各区镇)
8.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分类建立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加强分类监测和跟踪服务,支持企业专注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发展,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工艺升级,着力打造一批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完善市区(镇)联动服务机制,激励各板块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引力度,合力推动入库企业快速发展和提档升级。到2025年,全市规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突破5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各区镇)
9.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上市。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实体创新类企业,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挂牌一批”的总体思路,构建分阶段、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育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优化上市资源配置,提升上市后备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专业能力,助力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集群企业登陆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上市板块,支持已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到2025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责任单位:市金融监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各区镇)
10.强化质量品牌标准建设。深入实施高端装备制造品牌振兴计划,完善品牌企业培育库,有目标、有重点、分层次精准指导培育,加强自主装备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太仓自主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围绕重点产品开展国内外先进标准和标杆企业对标提升行动,进行技术、制造工艺改造提升,加强质量技术创新开发应用,提升装备产品供给质量水平。支持企业积极参与装备制造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推动计量在装备产品设计、研制、试验、生产、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打造一批面向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方向的技术标准、计量检测、认证认可公共服务平台。到2025年,新增“苏州制造”品牌认证产品6个,“苏州制造”品牌登峰培育企业1家。(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区镇)
(四)实施智造升级提质行动
11.全面推进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和管理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覆盖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加快PLM、MES、APS、WMS、SCM等系统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鼓励优秀企业建设全球“灯塔工厂”。开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需对接活动,分行业、分领域推广优秀案例。到2025年,全面实现规上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争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力争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个、省级智能示范车间(工厂)10个。(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各区镇)
12.推动“5G+工业互联网”赋能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龙头平台内培外引,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本土“链主”企业联合互联网重点企业建设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加强达索航空智造创新中心、蜂巢互联“5G+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平台、移动“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企业设备、核心业务及大数据创新应用上云,依托云平台推广应用设备运维管理、仿真设计、生产可视化管理等工业APP,低成本、便捷化提升企业管理效益、创新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赋能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到2025年,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平台)5家、省星级上云企业100家。(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大数据管理局,各区镇)
13.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围绕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向服务领域拓展,延伸发展智能化“产品+服务”,推进生产组织方式、运营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等优化与创新,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警、性能优化等服务。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节能环保服务、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发展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发挥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和智能成套装备领域优势,依托通快、托克斯、裕克施乐等重点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和苏州优秀服务商,选树“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技术服务输出标杆”,鼓励标杆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输出解决方案和经验。到2025年,新增苏州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2家,工业设计中心10家。(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区镇)
(五)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4.推进绿色低碳制造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强化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壮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绿色产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深度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技术创新,组织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有序推广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及绿色供应链等培育力度,实施一批绿色制造示范项目,构建覆盖设计、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的绿色制造体系。以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增加值能耗和创新强度为导向,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资源节约利用综合评价改革,依据资源集约利用绩效综合评价结果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差别化政策实施,强化激励倒逼力度。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项目3个以上。(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税务局,各区镇)
15.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按照“严标、严管、严查、严控、严处”要求,持续开展覆盖所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大事故发生。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效能。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主动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机制和清单管理、动态更新、闭环整改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生产中的融合应用,探索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鼓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技术改造投入,采用先进的工艺及装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及工控安全、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对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重大火灾的企业,在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中直接调整为D类。(责任部门:市应急局、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各区镇)
(六)实施产业畅通循环行动
16.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引建。推动项目招引与产业培育协同发展,统筹各板块各部门招商资源,完善招商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实施“资本+科技+载体”招商模式,大力招引央企、欧美企业、世界500强、旗舰型创新型企业,加快引进一批产业链高端环节项目。绘制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等重点产业链精准合作图,建立产业链补链延链项目库,开展靶向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吸引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集聚。组织外资专题招商和定向招商,开展日韩、欧美境外招商活动,依托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等载体,更大力度招引一批头部德企、“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类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苏州市“千企升级”行动计划要求,鼓励企业聚焦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提升、绿色安全改造等领域进行技术改造。围绕省、苏州、太仓三级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挂钩联系制度,全力推进苏州吉太航空机载系统、博格华纳新能源传动系统、金纬智能装备、扬子三井LNG船模块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25年,每年新增亿元以上装备制造项目50个、推动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0个。(责任部门:市招商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各区镇)
17.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紧抓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战略机遇,加快对沪产业协同发展,主动承接沪上溢出,办好对沪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延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价值链。积极参与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重点加强与嘉定区上海国际汽车城科技创新港、浦东新区国际氢能谷、奉贤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对接融入,靶向链接汽车电子和零部件相关产业项目、人才资源,推动沪太产业链协同发展。发挥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优势,推进与常熟捷豹路虎、张家港光束汽车等整车厂及昆山的汽车电子等开展深入合作,实现区域汽车产业本土配套协作。以中国商飞大飞机为核心,全面对接上海航空产业链,主动对接祝桥航空产业园、大飞机创新谷,全力引育一批航空整机装备、航空零部件等供应链项目,支持企业融入C919大飞机供应链。深化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战略合作,强化产业创新资源对接,推动浦东创新成果在太仓转移转化,构建浦东-太仓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牵头和参与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在标准制定、应用示范、产业链对接、人文交流、重大活动开展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各区镇)
18.推进国际产业合作。支持优势装备制造企业加快“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合作交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主动嵌入全球装备制造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强化对德产业合作优势,围绕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航空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智能工厂等方面与德国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全力打造国家级对德合作示范区。聚焦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需求,加强与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德国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支持以“院地企合作”模式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本土企业嵌入德资企业供应链体系,开展双向协作配套和产需对接活动,深层次推进资本合作、人才交流、技术转让、研发机构共用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知名装备制造类展会,拓展国内外市场。(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各区镇)
(七)实施高端要素集聚行动
19.加快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领域,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紧贴产业核心技术需求,加快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顶尖人才团队。鼓励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围绕航空装备领域设置硕士博士培养点、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培育平台,引导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在太仓就业创业。突出企业引才育才用才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名企班”、教育实践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加大经营管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职工在岗技能培训力度,实现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深度契合。发挥“双元制”职业教育优势,支持与德国职业教育合作,加强科教融合和校企联合,推进职业院校学科设置与装备制造业精准对接,大规模培养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领域高技能人才。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探索建设产业共享人才培育、专业技术订单式服务的联合创新体,培养产业科技人才。到2025年,引进1-2个具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顶尖人才团队。(责任部门: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各区镇)
20.创新产业用地供给模式。落实市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要求,创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和供地方式,加快建立投资总额、产出效益、能耗水平、排污量等为主导指标的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和创新项目用地。探索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土地出让和管理方式,实现产业用地优化配置。加大低端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运用市场机制加大存量盘活力度,推动低端低效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后仍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予以淘汰。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园区预留高标准载体建设空间,加快淘汰后的土地和低效用地的退出再利用,鼓励通过低效用地“二次开发”、旧厂房改造、“零地技改”和“腾笼换凤”等方式,建设科创基地和产业社区,推进以“工业上楼”开拓发展新空间,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按时推进产业项目开工、竣工、投产,分阶段对工业用地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产业用地实现高质量利用。(责任部门:市资源规划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各区镇)
21.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制定“高端装备制造+金融”引导政策,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信贷的投放力度,满足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基金,放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加快引育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形成覆盖装备制造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体系。提升政府产业基金投资效率和运营能力,围绕装备制造关键技术攻关方向给予投资政策倾斜。(责任部门:市金融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人行太仓支行、市银保监组,各区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市区(镇)联动和部门协同,强化资源统筹和内外协调,统筹协调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重大专项。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各镇(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明确领导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认真抓好推进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各级财政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支持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支持方式,综合运用股权投资、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和政策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产业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落实国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激励政策,支持经认定的本地企业产品在政府项目中首购首试。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计划及专项资金,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扶持政策,对承担国家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中标国家强基工程项目和获得省重大技术攻关、高端装备制造研制赶超工程项目支持的企业,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三)强化考核评估
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和年度综合考核,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强化季度推进跟踪、每半年督察通报、年终考核评比机制,加大监督检查,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与做法,形成示范案例,激发各部门、区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
视频解读:《188体育官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集群2025行动计划》解读 2023-06-27